中西药合璧研制抗癌系列酊剂的思考

2018-04-12
分享到:

      打开人类攻克癌症漫长的奋斗史,看不出光辉成就的一页。现代医学科学发达的光芒,照耀着癌症病人一双双绝望的眼神。

        手术和放疗的先天局限性与攻克癌症的主角无缘,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剂中没有一种对癌细胞具有特异性作用,几乎不断产生及试用的新的细胞抑制剂,其近期和远期的副作用更加突出了细胞抑制治疗的局限性。尽管免疫抑制性细胞抑制药物的危险副作用可通过剂量的调整及监护得以避免;更好的多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时支持疗法的改善在抗肿瘤的化学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旨在延长病人生命或改善生命质量而无最终治愈希望的治疗与以治愈为目的的治疗是不同的。这种对向肿瘤衍变的细胞不具有特异性的化学药物,很难令人对人类攻克癌症的研究带来决定性进展寄予希望。

        由于传统中医肿瘤学的研究受历史条件限制,癌症自古以来被列入不治之症。说明了在抗肿瘤领域传统中医学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虽然过去20年抗癌中药如雨后春笋,其中不乏双向特异性的药物,但终因临床肿瘤抑制率远不及西药,即便以扶正作用见长,也只是作为化疗药物的辅助治疗药物。究其原因不外乎受到传统中医药抗癌学说的桎梏。

      癌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由内因,外因,精神,物质的单项或多项综合的因素所致,现代医学科学的癌症病因学研究程度,对预防肿瘤发生、流行的提示意义远大于治疗。

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疾病。传统中医学对细胞概念的无知就像西医对经络概念的无知一样。

       《肿瘤单验方大全》总结性地阐明了中医肿瘤学的病因,针对肿瘤产生的病因病机,对流传于民间,或发掘于密传,或研制于医家的单验方,从中医关于肿瘤的理,法,方,药诸方面加以分析归纳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软坚散结,化痰消积,健脾化湿,理气化湿,以毒攻毒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从中可以看出:

1.中医单验方单纯地表达了中医肿瘤学的发病机理。与“癌变原理”——癌的发病机理呈不相关性。表现了传统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2.中医单验方是根据癌症患者临床证候(如肺癌可表现出阴虚型,痰湿型,毒热型和肺肾两虚型等,胃癌可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毒热内蕴型等)形成的。它们与癌细胞呈不直接相关性。也就是说中医方剂体现的辨证论治虽有针对病因病本的治本含义,但更多地是调整了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失调了的功能。所以在对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中往往首先看到主观症状大都有改善,而肿瘤组织未见到有效的控制。况且恶性肿瘤病人常表现出复杂的标本虚实,治当标本兼顾。但病本不除,标证亦难有效。

3.一个癌瘤的发生,除了病因之外,还需要其它一定的条件,也就是癌的发病条件。显然,上述单验方与癌瘤的发生呈不完全相关性。也反映了以因治果的片面性。

        总之,这种不是针对癌细胞为主要特征的单验方,只能适用于某种癌症的某一种病情,能解决标证的某一特定的矛盾,不可能解决这一疾病过程中标证的所有矛盾,更不要说解除病本。本来,常用量的中草药中的抗癌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临床抗癌作用较弱,重复性差,疗效受限,若再不改变中医药的传统思维观念及组方思路,中医药就只能继续在抗肿瘤的药物治疗领域充当配角。要改变中医药的精神时代面貌,创造新型的中医中药学显得尤为重要。

        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免疫抑制性细胞抑制剂属于全身治疗,但潜在的或转移的癌细胞对构成人体的细胞毕竟还是局部性的,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地杀伤细胞,不仅抑制免疫功能,对人体生长活跃的组织器官毒性明显,且对癌细胞的杀伤始终有不完全性和对癌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类型,所在人体部位等有选择性差异。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使人对肿瘤与机体的关系有了新的了解,许多临床现象亦表明,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西医那种从局部着眼,忽视调动机体内在的整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一直处于姑息疗法和支持疗法的层次。西药攻克癌症的途径长期以来陷入了死胡同。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疾病”对中医肿瘤学的传统思维模式有不可逾越性;“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指出了西医化疗药物的片面性倾向。若要在抗肿瘤药物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辨证地认识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细胞疾病的局部表现,才能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研制一种非免疫抑制性细胞抑制剂型抗癌中药。什么样的方药才有可能表达非免疫抑制性细胞抑制的特异性呢?

        它首先应是一种治疗细胞疾病的药物。借用化疗药物——细胞抑制剂——西药的研究思路,把细胞作为有的放矢的靶子来表达方药的唯一针对性。也就是说其组方中的每味中药都须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成为不考虑各味药的其它药理作用,只在抗癌中药中也只根据抗癌药理作用筛选药物的指导思想。尽管方药的效果最终表达的不可能是各味抗癌中药抑瘤率之和,也许是……,也许的结果可能性很多。但还有什么方法更值得去探索呢?按非免疫抑制性的细胞抑制剂组方思路对初步筛选的中药分类:1.依祛邪力度顺序排列;2.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3.有毒性;4.有镇痛作用;5.对癌病灶所在部位及类型的针对性;

6.抗癌药性的提取方法;

7.[性味];

8.[归经]。

再次筛选淘汰的中药是:1.非醇提;2.中等及中等以上毒性;3.小毒则解毒药非初选药;4.达不到拟定抗癌力度;5.经扶正,祛邪。镇痛的综合因素比较后排在拟定的数味药之后的。

对于淘汰之列的但针对性显著的部分中药予以保留。   

       本系列酊剂的组方中酒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酒是一味中药。功用:通血脉,行药势,开瘀结,除风下气,行气和血,散湿,散寒滞,助肾兴阳,厚肠胃,扶肝,润皮肤,杀百邪恶毒气,解一切蔬菜毒。药酒是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之一。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酒可作为溶剂,亦可提取一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历代名医著作里都载有药酒。《皇帝内经》指出酒的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汉书》称“酒为百药之长”。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酒是各种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金匮要略方论》中,232方中用酒方达31例。宋代《北山酒经》记载了13种药曲。《太平圣惠方》中有“药酒序”专篇。元代《饮膳正要》概括了酒的利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酒。清代的《医宗金鉴》《随息居饮食谱》《种福堂公选良方》收录有多种药酒方。历代医家用药酒治病的案例很多,《史记·扁鹊全公列传》,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使琉球录》等均有用药酒治病案例。药酒方中有单味药酒,也有10味20味乃至上百味复杂的药酒方,其功效显著,适应症较多。

酒的抗癌作用及应用。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饮酒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风险都会降低,这与饮用酒精饮料的类型,饮酒量的多少,饮酒时间的长短无关。不论喝红酒还是白酒,只要喝酒就能降低患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风险。英国研究了一种名叫ca4P的药物,通过癌症患者的血液流动杀死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而酒引药性入血,助药力,行药势,不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么?根据中医肿瘤学产生的病因病机,纵观各类验方在组方时大多采用清热解毒,理气化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软坚,健脾化湿,以毒攻毒,扶正培本等治疗方法。《本经疏证》“世之于酒,不谓其引药行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曰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不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不曰解散邪毒,而曰杀百邪恶毒气,岂不以邪与毒之燥烈者受解散者而不受杀,惟沉痼及积冷,非解散所能治者必以此劫行之耶?”若以此论述,采用上述哪种组方方法,酒都有用武之地。

        按照中药配伍的“七情”说法,酒“行百药”“主行药势”已说明了酒与配伍的药是难能可贵的相须,相使关系。仅“七情”而言,酒可谓药之极品。许多药酒的奇效皆出于此。而酒将毒药毒性效力的神速发挥,自古以来令世人无不叹服酒的“七情”之绝唱。

      一些中药的抗癌有效成分,就是用酒精提取后制成片剂或针剂的。

      中医自古以来就认为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总结历代医籍对癌症的论述,癌症的产生无论从人体的情欲,经络,穴窍,还是从血,液,氧流通,循环系统所下的结论,不外乎由气郁,气滞,气聚,气阻,气逆,郁闷,郁滞,郁结,血瘀,瘀积,瘀毒,蓄毒,凝结,不通,不泻,留止,湿聚,湿不化,液不布,结聚,横逆,细涩,闭塞,壅塞,闭绝,阻塞等“通”字的问题所致。根据气不顺,血不畅,氧不达,经络塞,湿不散,痰不化,穴不张,窍不开则病痛生的中医理论,只有全身性通性的药物才有可能对癌症产生作用。酒散塞滞,开郁(瘀)结,消冷积,行气散湿,通经络,引药势,引血脉,杀百邪毒气等功用,岂不正是能起到全身性“通性”的药物。

      酒作为溶媒,一般人饮酒三个月后,能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肝脏体重百分比,并对肝肾的病理学有轻度改变,其余各脏器与喝酒前无明显性差异。而停止饮酒三周后,肝肾状况改善,表明饮酒造成的损害可以恢复。

 药芥无奇,奇在组方,贵在创新。本抗癌系列酊剂各组方创新特征:

1.只表达与细胞的关系,不表达各味药非细胞概念的主治功能及“七情”外的宜忌。

2.对临床多种证候的药性禁忌,配方采用“性平”的对策,以避免出现酒之外的不适症。

3.坚持不广谱就不可能在药物抗癌领域取得突破的观点。23种癌症配方的共同点——具有全身性治疗的效果。

4.身体不同部位的癌症,依据各味抗癌中药的药理特性结合中华医药的经络学说之“归经”,突出了各配方对细胞疾病局部表现的针对性。

5.配方注重由高抑瘤率的中药组成,同时重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抗癌中药在配方中的比重,用扶正祛邪的综合抗癌力度,消除细胞抑制型药物的片面性,弥补中药制剂抑制癌细胞有效成分含量低,重复性差的不足。

6.缓解癌疼,改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以利提高治疗效果。故各配方中具有镇痛作用的抗癌中药占有一席之地。

       多年来,不断地思索一直伴随着不断地制剂和不断地体验过程。曾几何,本药酒奇异的风采令人叹服中华医药术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药配方变化无穷的魅力和奥秘。从中认识到事物的异常变化孕育着新事物的诞生,而改变事物传统的或常规的变化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虽然本酊剂的临床应用尚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但其良好效果的显著趋势预示了本研制思路和方法必成大器的前景。在此谢谢从事单味中药抗癌药理研究者提供的大量资料。但愿本论文能对抗癌研究者起到启示作用。

 


400 9985 590